發展文冠果,實現中國夢!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標志著生態文明建設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北磉_了黨和政府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
習近平總書記高屋建瓴地說過,我們這么一個大國要強大,要靠實體經濟,不能泡沫化。自力更生任何時候都不能少,我們自己的飯碗主要要裝自己生產的糧食。
中美貿易戰,使中華民族又到了最危險的時候!2017年,中國自產大豆1200萬噸,從美國等進口9554萬噸轉基因大豆用來榨油,說明中國極度缺乏食用油。世界上除了美國,其他國家根本就無法滿足中國龐大的需求,這就成了美國攻擊中國的軟肋。
23年前,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布萊斯·布朗提出:21世紀誰來養活中國人?他認為中國龐大的糧油需求會對國際糧食市場產生巨大沖擊,引發全球糧食危機,乃至導致世界性的經濟崩潰。
文冠果全身都是寶,具有非常高的食用價值、藥用價值、觀賞價值和生態價值,是樹木中的國寶,園林中的奇葩。她是中國特有的木本油料樹種,有“北方油茶”和“中國橄欖”之稱。文冠果油被專家稱為“液體黃金,食用油之王”,不飽和脂肪酸高達94%,多數為人體必需油脂(不能自身合成),易于人體吸收消化,有“降三高”的作用,比茶油和橄欖油更加珍貴。
文冠果具有喜光、抗旱、抗寒、耐鹽堿、耐瘠薄的能力,病蟲害少、生命力頑強、壽命長達2000年的優點。既有非常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還有特別好的綠化和美化效果,是目前我國北方最有特色的造林樹種和綠化樹種,也是最有經濟價值和發展前景的特色林果產業。
文冠果被老百姓稱為一次投入、千年受益的“鐵桿莊稼”。文冠果結實早、產量高、效益好,我國北方的水地、旱地均可種植,也是荒山、荒坡造林綠化的好樹種。發展文冠果產業,綠化北國大地,破解生態危機、能源危機和食用油危機,促使生態、經濟、社會三大效益和諧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黨和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文冠果產業發展的政策文件:《國家林業局關于印發文冠果原料林可持續培育指南和山桐子原料林可持續培育指南的通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意見》《國家林業局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意見>通知》《國家林業局關于加快特色經濟林產業發展的意見》《關于整合和統籌資金支持貧困地區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擴大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規模的通知》《國家林業局關于加快培育新型林業經營主體的指導意見》。各省市也爭相出臺了一些支持文冠果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我們要充分把握好這些政策和機遇,努力發展文冠果產業,開創文冠果種植和加工的新局面。
山西省地處華北西部的黃土高原東翼,地理坐標為北緯 34b34c~ 40b43c,全省地形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屬暖溫帶、溫帶大陸性氣候,是文冠果的適生區。據初步調查,晉南、晉中、晉西北的大部分縣(市)都有文冠果的分布,垂直分布在250~ 2600m,多數處于野生、半野生狀態,調查過程中發現文冠果花色以白色居多。文冠果大多數生長在向陽溝邊或懸崖峭壁、巖石裂縫處,為小喬木或灌木,伴生樹種有酸棗、臭椿等。代縣、方山、興縣、大寧、榆次等地有成片的自然分布區,尤以方山縣最多。在清徐縣徐溝鎮寧家營村發現有一株至少在500年以上樹齡的大樹,干周1. 5m,樹高8 m左右。渾源境內有棵更大的文冠果樹,由于無人保護,已被焚燒致死。
山西境內從南到北基本都有文冠果的分布,說明山西的自然地理環境非常適宜文冠果的生存。山西山地丘陵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80.3%,特別是煤炭開采造成采空區面積和塌陷面積達8000km2之多,都可以種植文冠果。
文冠果的歷史比人類的歷史還要長,千百年來曾多次被提倡和推廣,但始終沒有發展起來。為何這么好的產業發展不起來呢?除了宗教、文化與政治因素之外,文冠果也存在“移栽成活難”和“千花一果”等技術難題!耙圃猿苫铍y”是種植方面的難題,“千花一果”是經濟價值問題。這兩個難關不攻克,文冠果就發展不起來。
我是一位關注生態的報告文學作家,我在2000年寫作了《流血的石羊河》,從此開始研究既有生態效益又有經濟價值的文冠果。我不畏艱難,刻苦創新,歷經18年的潛心研究,終于破解了文冠果“移栽成活難”和“千花一果”兩大難題,為文冠果產業化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據此西北文冠果基地被評為全國重質量守信用單位。
我認為“移栽成活難”,主要是沒有重視文冠果的“深根性”和“肉質根”這兩個重要特性。我用“抗旱育苗”的方法,一年只給苗木澆兩個水,這樣主根短了,側根多了,成活率就提高了;挖苗時用多種藥水對根部傷口進行處理,再用塑料袋包裝和泥漿蘸根,謹防失水。通過這兩項措施,打破了“從挖到栽不能超過三天”的禁忌,大大延長了移栽時間,提高了移栽成活率。
“千花一果”是制約文冠果產業發展的主要瓶頸。為了培育出高產文冠果種苗,我精選全國56個地方的優良品種進行雜交育苗,發現那一棵苗掛果早、掛果多,就摘下來再次育苗。這樣連續選育6代共20年時間,終于突破了“千花一果”的難題,選育出高產文冠果種苗。
西北文冠果基地
西北文冠果基地的理想是:發展文冠果,美化北國大地,帶領廣大干旱山區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解決食用油危機,健康炎黃子孫,造福中華民族!發展文冠果產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中國夢。
發展文冠果,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2017年4月,為了加快實施“兩山”造林、推進天然林保護植被恢復、太行山造林工程、三北防護林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呂梁山生態脆弱區生態治理,山西省發改委下發了《山西省“十三五”林業發展規劃》,就“十三五”期間山西省林業發展進行謀篇布局。根據《規劃》,到2020年,包括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復和人工更新在內,我省共計劃完成造林面積2000萬畝,屆時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3.5%,森林蓄積量達到1.55億立方米以上,林業產業年總產值達到800億元,到“十三五”末,力爭完成42萬人以上林業脫貧攻堅。
據此,我建議山西大力發展文冠果產業,把綠化樹和經濟林果,以及退耕還林、精準扶貧項目,改種既有生態效益,又有經濟效益,還有觀賞價值的抗旱節水樹種文冠果,使廣大農民兄弟走上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陽光大道。
建議把山西的生態林、綠化樹和旅游觀賞樹改種既有生態效益,又有經濟效益,還有觀賞價值的抗旱樹種文冠果,也可以選擇適宜的地方建設文冠果風景旅游區,將進一步提升山西的旅游價值。從而實行綠化與美化相結合,經濟性與觀賞性相結合,營造現代化的城鄉美景,形成優美的生產生活環境。常規的生態造林和綠化樹種都是松樹、國槐和楊樹,屬于耗水樹種,很容易被旱死,如果生態林和綠化樹種能有一定的經濟效益,與老百姓的利益掛鉤,就可以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大大提高成活率、降低育林成本。
建議把山西的退耕還林和精準扶貧等造林項目選用文冠果,在有條件的鄉鎮建成文冠果特色小鎮,把文冠果作為山西特色林果產業做大做強。如果種下文冠果,就種下了搖錢樹,使農民通過辛勤的勞動獲得豐收,就有了取之不盡的財富。文冠果抗旱耐活,經濟效益好,移栽后最二年就能掛果。經過西北文冠果基地高產選育的文冠果結果早、產量高、效益好,我國北方的水地、旱地和荒山荒坡均可種植,是退耕還林和精準扶貧的好樹種。
建議山西選擇條件較好的鄉鎮建設文冠果田園綜合體。以文冠果風景旅游為先導,以文冠果產業發展為核心,以中華文化傳承與文冠果文化為靈魂,以文冠果產品銷售為支撐,以文冠果旅游體驗為價值,以城鄉融合與鄉村復興為目標。從而達到鄉與城的結合、農與工的結合、傳統與現代的結合、生產與生活的結合,以鄉村復興和再造為目標,通過吸引各種資源與凝聚人心,給那些日漸蕭條的鄉村注入新的活力,重新激活價值、信仰、靈感和認同的歸屬。
開展文冠果田園綜合體要堅持以農為本,以保護耕地為前提,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要保持農村田園風光,保護好青山綠水,實現生態可持續;要確保農民參與和受益,帶動農民持續穩定增收,讓農民充分分享文冠果產業發展成果。讓人們從中感到農業是充滿希望的現代產業,農民是令人羨慕的體面職業,農村是宜居宜業的美好家園。
文冠果是朝陽產業,健康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還可以消除貧困,解決就業難題。文冠果初期產業有育苗、種植,文冠果觀光農業,文冠果風景旅游等;加工產業有文冠果高級保健食用油、文冠果養生茶、文冠果飲料,以及文冠果家具、文冠果文玩、文冠果根雕等;深加工產業有文冠果制藥、文冠果美容等。發展文冠果將有效緩解生態危機和食用油危機,具有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不僅能增加山西山地作物的多樣性,還能起到綠化荒山、保持水土的作用,顯示出較高的生態效益,對于調節區域氣候,改善生態環境具有積極的作用,還能有力發展社會經濟,改善民生,精準脫貧,促使山區人民群眾過上小康生活。
總之,造林綠化是改善生態環境的最有效手段,而山西生態、綠化和林果產業當首選文冠果,這對山西經濟發展,徹底改善山西生態環境具有重大意義。發展文冠果產業是調整山西農村產業結構、治理水土流失和實現山西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突破口。
文冠果象征著中華民族堅忍不拔的意志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她歷經災難卻堅強不屈、欣欣向榮,凝聚著中華民族的頑強拼搏的精神和文化。她是美化北國大地的希望,她是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力量,她是解決食用油危機的源泉,她是健康炎黃子孫的母乳,她是造福中華民族的神樹,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