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正月十六夜,中國傳統農歷節日之一。一個充滿無限樂趣而又歡快的日子!笆,炸麻花,扛笆斗,舞火把,撩人罵,送牛樁,老老少少樂哈哈!边@首民謠不知在我們這里留傳了多少年了。所以當有人說,小時候最盼望的就是過年,因為過年不但有好衣服穿,好東西吃,還不需要做家務。大年初一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們并不自由,因為大年初一有許多顧忌,尤其說話做事最不能隨便。而正月十六才真正是我們孩子的天下,是大人們隨心所欲玩的日子。
扛笆斗舞火把
正月十六傍晚,早早地吃過晚飯,就開始“扛笆斗”。所謂“扛笆斗”,就是用一只紗布袋子裝一些生石灰,把它綁在秤桿的一端,人拿著秤桿的另一端,把紗布袋往地上丟,地上就留下了一個個白斑。當然,“扛笆斗”也有一定的規定,總是先要從河邊水碼頭往上“扛”,然后是房前屋后門口天井和房屋里面,當“扛笆斗結束后,房前屋后就到處布滿了密密麻麻的白斑。因為白斑越多,就預示著今 年糧食收成愈好。
走百靈
這在魯西南一帶很盛行。年味已遠,早春來臨。莊稼人正處農忙咋閑時候,窩憋一冬的婦女兒童是該走出去踏踏青、健健身了!白叱鲩T庭,心靈手靈”,在濟寧地區,早年她們多到孔廟、孟廟、曾廟去燒香許愿,母親們祝愿兒女成龍成鳳、心靈手巧。
走百病
走百病,又稱‘游百病’‘散百病’等,是明清以來北方的傳統民俗文化,有的在正月十五日,但多在正月十六日進行。這天婦女們穿著節日盛裝,成群結隊走出家門,走橋渡危,登城,摸釘求子,直到午夜,始歸。德州婦女登上南城門,走到大寺閣,俗諺:“爬爬城,不腰疼。